“
In photography, there is a reality so subtle that it becomes more real than reality.” – Alfred Stieglitz
In photography, there is a reality so subtle that it becomes more real than reality.” – Alfred Stieglitz
從Man Ray的中途曝光(solarization)和實物投影(rayographs)到1960年代的觀念藝術,Kosouth的One and three chairs,使用椅子的放大照片,結合實體與文字形塑藝術觀念,再到1990年代的錄像攝影,到後現代的歷史挪用,如陳界仁的攝影作品,影像在媒材上的運用,隨科技的演進和人類的智識而改變,而內容上的真實性是我在這次展覽所要提出的。根植於台灣的文化、土地與農漁民的訴求,是個體的記憶也是歷史的記憶,關乎生命本質的安全和對生活的穩定要求,促使了十萬農漁民在2002年11月23日上街頭陳情,導火線為當年8月30日財政部發函全國農漁會將對信用部採分級管理制度,實施逾放比分階層管理,限制農漁會信用部業務。看天吃飯的農漁民,設若失去農漁會的放款支持,在肥料與飼料上以及天候不定的外來因素挑戰下,勢必有存活的壓力與不安定感。我在當天到了總統府前攝影,為農漁民的不捨攝影,為一個民主社會下的台灣剝奪人民生存權作紀錄。影像回歸到本質的紀錄性,其本體在鏡頭內陳述著被攝者的情緒、姿態,在鏡頭外訴說一個歷史的刻度。揭露台灣社會某一時刻的真實性,是我這次展覽的動機,期盼為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做些甚麼、保留什麼。趨近真實,我們可以找到更寬闊的相應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