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真實的力量 - 黃瑋寧


 
先跟大家說說淨水廠的後續。

    幾番周折之後,新北市教育局替我們發了一份公文給新北市水利局:

    「北市自民國9371日起委託財團法人兒童教育實驗文教基金會辦理的新北市烏來區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為目前本市僅有1所公辦民營學校,且該基金會於該校投入諸多心力,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卓有成效,確可供本市公立小學借鑑,該校業為本市重要教育特色之一。

    目前為兼顧地方需求,由本局協助信賢實小尋找適合校區,研議遷校之可能性。然考量該校學生受教權益與不影響學生活動空間及安全為優先,冀  貴局與相關單位於信賢實小尋獲適宜校區並順利遷校後,方辦理淨水場建設事宜。」

    而水利局收到文之後,再追了一份公文,追問種籽遷校的具體時程。直到我寫文章的當下,教育局還在思考要如何回覆水利局的詢問。

    目前情況就這麼先放著,謝謝大家這陣子所提供的關心與幫助,事情一但還有後續發展,我會再讓大家知道。

   

     伴隨著淨水場事件,「遷校」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我的意念裡。雖然這次與教育局的續約預期仍為九年,但是下一個九年是不是仍然在信賢校區,於是成為了需要討論與努力的話題,不再那麼理所當然。

    於是我開始想,甚麼是種籽最核心的價值、甚麼是我們一定不可以放棄的元素,甚麼,使得種籽之所以為種籽?!

    我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從教學第一線到辦學的行政面,我覺得種籽最珍貴的基礎是「真實」。因為從初衷到行動皆以真實為基礎,所以我們得以有機會反覆嘗試、回看與實踐,在練習自由自在與自主的過程中,得以直接從生命吸取經驗與能量。

    種籽對於真實的第一個層次,是這裡自自然然的接受每個人本來的樣子。

    你是你,無所謂價值批判,無所謂成就或失敗,無所謂好與壞,你就是你,這個環境以此為起始點,接納來此的孩子與成人。

    我常常覺得,在種籽,我們稱呼每個人的名字,並非出於形式上的平等,而是打從心裡,我們選擇直接看到一個人本來的樣子。

    這樣的基礎,養的是自我價值與安全感,守護的是生命在自我追尋歷程中需要的最原始能量。

    然後,種籽選擇真實的面對每個個體、每個階段的成長課題。

    所謂的獨一無二,意味著個體有獨特的個性與風格,在學習與成長的路上有獨特的眉眉角角,有獨特的成長課題,在面對課題時,也會有獨特的歷程。

    比如說,有的孩子在面對畢業製作時的課題是「如何使用各種媒材呈現自己心目中的設計」,有的孩子的課題則是「如何把自己的宏願收斂成可以實踐的理想」,有的孩子則在琢磨「為自己的責任甘願付出」。

    面對成長,我們陪伴、我們知道給予時間不等於選擇迴避,相對的,這個環境鼓勵其中的成人與孩子選擇迎向與面對。

    接納他本來的樣子之後,就是與他一起迎向他接下來想要的樣子。

    種籽也選擇提供真實的情境和環境,讓孩子經歷生活與學習。

    空堂經驗、課室經驗、各式大活動、校外教學大旅行、教育法庭、選課機制、生活討論會……種籽透過綿密交織的制度與日常生活,把孩子醃梅子醃在這裡。   

    種籽不怕吵架,因為我們相信該吵的架會讓我們學會溝通與折衷 ( 當然,也許要吵或很多回,才能學會一點點,但是依然值得 ),種籽不怕讓小孩參與做事,因為如果我們帶著孩子做事不是為了好看的呈現,或是符合一定標準的結果,我們知道這些力氣可以替台灣養出穩定而健康的下一代。

    還有一層真實,是關於選擇。

    我們總是說,希望種籽可以在現實與追求理想的兩端,追尋一種「動態平衡」,我們盡其所能打好手上的牌。

    最近讀了一本書,書裡一句話觸動了我:

    請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物,

    並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物,

    並且擁有意志與智慧,去分辨兩者的差異。

    如果我們要教導孩子選擇,那麼,種籽想要教孩子的是勇於為自己的生命做選擇,然後,就是承擔與面對。

    當我們向教育當局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著我們的堅持,當我們寧願付出較高的時間與經費做為辦學成本,當我們不願意服膺體系中的形式與框架。種籽不想放棄的其實是這些不同層次的真實。

姿尹,一個美好的女孩,今年已經高三了。臨畢業時,她寫下這樣的文字:

「如果有人問我讀種籽好嗎?

  我會跟他說,種籽帶給我很多各式各樣的感受

  它有時會讓我提醒自己  童年是很重要的

  它總是會給我自信心  勇氣以及鼓勵

  它讓我不害怕與陌生人相遇

  它讓我不害怕離開它」

    她的文字,帶給我力量。

    而我相信,是真實,讓她的文字充滿能量。


   

沒有留言: